谁也没想到,“春哥”会变成一种网络文化。
“信春哥,不挂科”“春哥纯爷们”这种调侃,最开始或许是玩笑。
但随着大范围传播,它逐渐变了味,甚至成了一种带刺的标签。
李宇春并没有回应这些外号。她选择沉默,选择用作品说话。
但她也有委屈。
有一次在音乐节演出,观众朝台上扔瓶子,冲她喊“爷们儿”。
有场颁奖礼,她明明是“最具影响力女歌手”,结果主持人却念成了“男歌手李宇春”。
还有村镇宣传海报,竟拿她照片做“生男生女一样好”的宣传图。
她只能忍。因为她知道,一旦回应,就成了新闻。但她心里,并不是真的无所谓。
她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,是靠作品吃饭的音乐人,是自己生活的掌舵者。
她的歌,她的坚持,她的沉默和勇气,都来自那个12岁剪短发、21岁成名、37岁病倒的李宇春。
如果非要给她贴标签,那她最合适的身份,是“独一无二的李宇春”。
即便风大浪急,她也不必再证明什么了。她已经,用一生的时间,交出了最真实的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