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吃瓜100

金士杰的 “离经叛道” 青春:从牧场养猪到戏剧追梦

2025-08-05
        在那个全社会都信奉 “考大学、找铁饭碗” 的年代,金士杰的青年选择显得格外 “离经叛道”。当同龄人埋头苦读备战高考时,他却毅然走进屏东农专畜牧科的课堂;当身边人挤破头争夺稳定工作时,他毕业后真的背起行囊,去牧场与猪群为伴,度过了一年半的养猪时光。这段看似与演艺生涯毫无关联的经历,却悄悄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埋下了独特的种子。
       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,社会观念相对保守,考大学、进机关或大企业是大多数家庭对子女的终极期待。金士杰却从小就对传统教育体系感到格格不入,反而对自然与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。选择畜牧科并非一时冲动,他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比起教室的黑板,我更想看看猪圈里的阳光。” 在农专的日子里,他一边学习畜牧知识,一边贪婪地阅读文学名著,从鲁迅的杂文到莎士比亚的剧本,书本成了他探索世界的窗口。
        毕业后的牧场生活,是金士杰对 “另类人生” 的亲身体验。每天清晨,他扛着沉重的饲料走进猪圈,清理粪便、观察猪群健康,重复着单调却踏实的劳作。傍晚收工后,牧场的小木屋便成了他的精神乐园。煤油灯下,他抱着旧吉他弹唱自己写的歌谣,在笔记本上构思短篇故事,那些关于生命、孤独与自由的思考,都化作文字流淌在纸页间。他曾在访谈中笑称:“养猪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和沉默对话,猪不会评判你的想法,它们只是安静地听你讲故事。”
        这段看似 “浪费青春” 的经历,实则锻炼了金士杰独特的观察力。在牧场,他学会从猪的眼神中解读情绪,从四季的轮回中感受时间的节奏,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捕捉能力,后来成为他塑造角色的独门绝技。他笔下的剧本开始有了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重量,早期创作的《荷珠新配》中,那些关于底层小人物的细腻刻画,便藏着牧场生活的影子。
        当时的亲友大多无法理解他的选择,甚至有人嘲讽他 “读了书还去养猪,不如早点嫁人”。但金士杰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,在养猪之余,他开始给报社投稿,短篇小说《牧场黄昏》意外被发表,这让他看到了文字创作的可能。一年半后,当他带着积攒的稿费和一箱子手稿离开牧场时,心中已经明确了方向 —— 用故事打动人心。

最新文章

45 岁董璇坦然官宣再婚:在岁月中学会与幸福重逢

娱乐

 

阅读12157

赵露思对接暗示剧组也有责任,指责剧组工伤不赔

明星

 

阅读15397

《定风波》无顶流却凭演技破圈:王星越 “剧抛脸” 演绎角色蜕变

影视

 

阅读10069

REDMI 在手机市场一直以高性价比与强劲性能著称

科技

 

阅读16829

中国男篮亚洲杯 12 人大名单重磅官宣,张宁与徐杰遗憾落选

新闻

 

阅读14959

晋ICP备202405117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