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国产视效大片的讨论还在围绕 “技术与剧情如何平衡” 展开时,《刺杀小说家 2》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悄然站在了观众期待的目光里。四年前,第一部《刺杀小说家》凭借大胆的奇幻设定曾引发关注,却最终因剧情争议让票房止步 10.35 亿,距离预期相去甚远,豆瓣 6.5 分的成绩更成了主创团队心里的 “意难平”。显然,导演路阳憋着一口气 —— 这一次,他要带着全华班创作阵容,用 2000 多张手绘分镜和 3000 个视效镜头,把国产奇幻视效的 “遗憾”,变成新的惊喜。
比起当下影视圈不少项目依赖 AI 生成分镜的 “捷径”,《刺杀小说家 2》的制作团队选择了最 “笨” 也最真诚的方式。为了让每个镜头的奇幻感精准落地,导演路阳亲自执笔,手绘出 2000 多张分镜手稿。从空桑城的飞檐斗拱到赤发鬼的盔甲纹路,每一笔线条里都藏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。有工作人员透露,光是 “少年空文执剑闯幻境” 的片段,导演就反复修改了 37 版手稿,小到剑穗飘动的弧度,大到幻境里云雾的流动节奏,都要在纸上先 “演” 一遍。这种拒绝技术偷懒、坚持手工创作的态度,不仅是对观众的尊重,更是对 “国产视效不逊于好莱坞” 的底气证明 —— 没有 AI 的辅助,全凭创作者的匠心,照样能打造出细腻饱满的奇幻世界。
更让人眼前一亮的,是影片 “全华班” 的创作阵容。从视效总监到建模师,从场景设计到动作指导,整个核心团队均由中国创作者组成。为了完成 3000 个视效镜头,团队耗时三年打磨,光是搭建 “空桑城” 的数字模型,就反复调整了近百次材质细节,大到城池的整体架构,小到墙面的斑驳纹理,都力求还原想象中的奇幻质感。要知道,在视效领域长期受好莱坞技术影响的当下,全华班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视效创作,本身就是一次挑战。而《刺杀小说家 2》的团队用行动证明,国产视效早已不是 “跟风模仿”,而是能独立打造出具有东方美学的视觉奇观。
最让观众期待的,莫过于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。制作团队以重庆洪崖洞为原型,放大 10 倍打造出电影里的核心场景 “雾隐城”—— 吊脚楼层层叠叠依山而建,灯笼在雾气中摇曳,木质廊桥连接着不同的奇幻空间,既保留了洪崖洞特有的巴渝建筑韵味,又加入了奇幻设定里的悬浮平台与发光藤蔓,行走其中仿佛闯入现实与幻境交织的世界。为了让场景更具真实感,团队还特意到重庆实地采风,记录洪崖洞的光影变化与市井气息,将这些细节融入到场景设计中。这样 “经费燃烧” 的创作,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,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藏进了奇幻故事的肌理里。
从第一部的 “遗憾” 到第二部的 “憋劲突破”,《刺杀小说家 2》的每一个制作细节,都在诉说着国产视效大片的成长与坚持。它或许仍需面对剧情叙事的考验,但仅从 2000 张手绘分镜的诚意、全华班的勇气,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来看,这部影片已然扛起了国产奇幻视效的新期待。当 “雾隐城” 的灯光在大银幕亮起时,我们期待看到的,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国产电影在技术与文化融合上,迈出的坚实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