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吃瓜100

《粉碎机》票房崩盘背后:强森转型遇冷与A24的豪赌败局

2025-10-14

2025年10月3日,由A24出品、本·萨弗迪执导的格斗传记片《粉碎机》在北美上映,首周末仅收获600万美元票房,远低于制作成本5000万美元的预期。这部集结了“巨石”强森与艾米莉·布朗特的野心之作,本欲冲击奥斯卡,却因题材错位、营销失误和观众口碑崩塌,成为年度最惨烈的票房“翻车”案例。

强森转型:从肌肉硬汉到“破碎感”演员的争议
《粉碎机》是强森职业生涯中极具突破性的尝试。他摒弃了《速度与激情》《木乃伊归来》中的硬汉形象,增重30磅、改变声线,饰演UFC传奇斗士马克·克尔。为贴近角色,强森甚至通过假体塑造短粗脖子,并在采访中坦言:“这是我最痛苦的一次表演,比练八块腹肌难十倍。”
然而,观众对强森的转型并不买账。影院评分网站CinemaScore显示,本片仅获“B-”评级,远低于其商业大片的平均水平。影评人虽认可强森的演技突破(烂番茄新鲜度73%),但普通观众认为,强森的“破碎感”表演与他们熟悉的硬汉形象割裂,导致情感共鸣不足。一位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评论:“我们想看强森打拳,不是看他哭。”

题材错位:传记片与商业市场的冲突
《粉碎机》改编自马克·克尔的真实人生,聚焦其职业生涯巅峰期的挣扎与药物滥用问题。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时,曾因“深刻的人性探索”获得15分钟起立鼓掌,导演本·萨弗迪更斩获银狮奖最佳导演。然而,这种艺术向的定位与北美主流观众的偏好严重脱节。
数据显示,首周末购票观众中,64%为18-36岁男性,这正是强森传统商业大片的核心受众。但这些观众发现,影片中动作场面占比不足30%,大量篇幅用于刻画克尔与女友Dawn Staple的情感纠葛。一位25岁男性观众吐槽:“我以为是《搏击俱乐部》,结果看了部《婚姻故事》。”
此外,影片的“冲奥”策略也适得其反。A24将本片定位为“艺术剧情片”,却未在颁奖季前积累足够的观众基础。相比之下,同期上映的《一战再战》凭借稳健的口碑和“小李子”的号召力,次周票房仅跌50%,总票房突破4200万美元。

营销失误:错失“紧迫感”与泰勒·斯威夫特的碾压
影院运营商指出,观众走进影院需要“错失恐惧”(FOMO),即担心错过热门话题。但《粉碎机》的营销未能营造这种氛围。影片虽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,但未将热度转化为大众讨论。反观泰勒·斯威夫特的《歌舞女郎的官方发布会》,通过“89分钟限定放映+新歌首播”的噱头,提前两周官宣即引爆社交媒体,首周末狂揽3300万美元。
更致命的是,A24为《粉碎机》投入的巨额营销费用(约2000万美元)未能精准触达目标受众。强森的粉丝群体与泰勒·斯威夫特的粉丝几乎无重叠,导致排片资源被挤压。尽管A24曾预留“高端巨幕影厅”,但《歌舞女郎》的强势表现仍使其票房预期从1700万美元跌至800万美元。

最新文章

夸克对话助手企业服务爆发:AI如何重构千万企业的“数字生产力”

科技

 

阅读14906

夸克对话助手教育场景深度渗透:AI如何成为千万学生的“隐形家教”

新闻

 

阅读13733

夸克对话助手AI技术再突破:多模态交互如何重塑智能助手体验边界

科技

 

阅读16431

奇瑞捷途旅行者热销背后:硬派越野市场如何被“场景化创新”重构

科技

 

阅读18130

奇瑞星途品牌高端化突围:以“科技豪华”重塑30万级市场格局

新闻

 

阅读10383

晋ICP备202405117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