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北美票房惨败,但《粉碎机》的海外表现和版权销售为A24挽回部分损失。然而,影片的口碑崩塌和颁奖季前景黯淡,仍让这家独立电影巨头面临数千万美元的亏损。

海外回血:6万美元首周末的尴尬与版权销售
截至10月14日,《粉碎机》的海外票房仅6万美元,全球总票房606万美元,远低于1.2亿美元的盈亏平衡线。不过,A24通过提前出售海外流媒体版权(如Netflix以1500万美元购入北美以外地区版权)和DVD发行权,已回收约3000万美元。此外,影片的IMAX版本在部分市场表现优于普通版,但整体贡献有限。
业内人士分析,A24的“版权预售”策略虽能缓解现金流压力,却牺牲了长期收益。例如,若影片在颁奖季获奖,流媒体平台的二次分成将大幅减少。一位制片人直言:“这是饮鸩止渴,独立电影公司不该把所有鸡蛋放在版权篮子里。”

奥斯卡梦碎:口碑崩塌与冲奖策略的失效
《粉碎机》在威尼斯电影节的成功,曾让其被视为奥斯卡“最佳影片”“最佳导演”“最佳男主角”的有力竞争者。然而,北美票房失利和观众口碑崩塌(IMDb 7.2分、MTC 65分)使其冲奖前景急转直下。
奥斯卡评委普遍重视影片的商业成功与文化影响力。过去五年中,仅《月光男孩》和《寄生虫》两部非商业大片获奖,且均伴随全球范围内的热议。而《粉碎机》的CinemaScore“B-”评级和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,已让其失去“大众共鸣”这一关键优势。
更糟糕的是,强森的“转型”表演未获影评人全面认可。尽管《好莱坞报道者》称其“演出了角色的复杂性”,但《综艺》等媒体认为,强森的明星光环掩盖了角色的深度。一位奥斯卡评委透露:“我们更希望看到未知演员的突破,而不是巨星的‘自我挑战’。”
A24的“止血”策略:低成本项目与类型片拓展
为应对《粉碎机》的失败,A24迅速调整策略。公司宣布将减少中高成本艺术片的投入,转而聚焦低成本恐怖片(如《遗传厄运》系列)和类型化剧情片。同时,A24与强森达成新协议,未来合作项目将回归动作喜剧领域,片酬恢复至2000万美元级别。
此外,A24计划通过《粉碎机》的周边产品(如马克·克尔传记书籍、UFC联名服饰)挖掘剩余价值。尽管这些举措难以弥补票房亏损,但能为公司积累品牌资产。一位分析师指出:“A24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做‘冲奥’电影,还能在商业类型片中生存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