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吃瓜100

当《歌手 2025》官宣林志炫作为首发歌手时,舆论场泛起微妙波澜

2025-05-15

这个选择如同向娱乐圈投掷的深水炸弹,炸出了音乐工业最隐秘的病灶:当 99% 的音综沦为修音师与百万调音台的傀儡剧场,敢用直播直面瑕疵的歌手,要么是疯子,要么是最后的骑士。

而林志炫,显然选择成为后者。

在全员 “半开麦”“预录垫音” 的行业潜规则下,他带着 ONE TAKE(一遍过)的执念重返战场,如同手持长矛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。

这让人想起他在《歌手 2017》因感冒失声仍拒用提词器的孤勇,也暗合当下内娱的荒诞现实:某顶流歌手演唱会门票炒至上万,却被发现现场跑调需靠百万级音响设备救场;某音乐颁奖礼提前三个月预录表演,只为呈现 “完美车祸现场”。

林志炫在长文中剖白的 “心路历程”,实则是场持续三十年的艺术抵抗运动。

在唱片工业时期,他坚持专辑不修音,被制作人痛斥 “浪费母带”;综艺黄金年代,他在《我是歌手》拒绝节目组修音提议,导致团队与后期人员爆发争吵;短视频时代,当 AI 换声、虚拟歌手冲击市场,他却在直播中故意展示换气声与喉头震颤,将生理局限转化为艺术注脚。

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,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显得悲壮。数据显示,2024 年音乐综艺修音成本同比上涨 40%,某音综单集修音师薪资高达 25 万。当同行们用技术弥补实力断层时,林志炫却像坚守活字印刷术的老匠人,执意用肉身与机械文明对抗。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所说:“修音软件能修正音准,但修正不了艺术的纯度。”

最新文章

纯真年代:林青霞与刘雪华的“眼波与泪光”

娱乐

 

阅读18819

当《歌手 2025》官宣林志炫作为首发歌手时,舆论场泛起微妙波澜

音乐

 

阅读11715

李幼斌曾评价梁林琳“将来能成角儿”,若专注事业“早该拿飞天奖‘

娱乐

 

阅读16382

回望百年,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精妙平衡

影视

 

阅读13853

她被评价为“不动声色中诠释角色内涵”

明星

 

阅读13920

晋ICP备2024051176号-1